如鱼在水

我对孤独有一种极大的需求

关于现代人看电影与影评这回事

关于现代人看电影与影评这回事儿

晚上在看捍卫任务3影评的时候突然有感而发,在晚上十一点用手机仅剩的三十巴仙电量写出了一点都不考究的随笔。

本人只是个电影爱好者,不是专业人士,觉得有错误或有其他意见也轻拍。

关于电影


现代人看电影,一种是真看,一种是社交。

随着电影这一娱乐越来越普遍,大家逛街去看个电影是很平常的事。你会看到一堆年轻人聚在电影院前,看有什么新电影,位置够不够几个人做一排,这也表明了并不是特意去看电影,只是电影能打发时间,是跟朋友磨时间的一种方式。

当然,也有人会认真地去看电影。关注电影的上映场次,制作人名单和评价等等,而在这里,爆米花电影占据了半壁江山。不管是刷油管、insta还是B站,流量最多的无非就是漫威、DC,次的也有哥吉拉(怪兽宇宙)、hp、007还有速度与激情这些老IP(外国可以多加一个恐怖电影宇宙)。

关于电影宇宙和彩蛋

说到电影宇宙,大家都真的会把电影宇宙中的所有作品都看完吗?答案是不一定的。

网上多的是讲解复联4彩蛋的视频。有些梗几乎是粉都知道,比如"I can do this all day ",喵喵锤和结尾那句“I am iron-man ”。既然是大家都知道的,为什么还要再提,那很明显就是,路人是不大了解的。我遇过很多观众,都看过几部漫威电影,但不是全部,尤其不是在暑假上映的,观看度就更少了。

复联4就很好把这个现象展示出来了。我看的时候多是那种问“这个是谁啊?”、“那个女人是谁啊?”、“现在这个是在做什么?”。你说他们不享受这个电影吗,还是可以的,毕竟大战画面气氛烘托很足,是个人就会震撼。但前半小时的文戏可不是人人能坚持的,有些人都翘起来,倒着睡着看,不太能理解这些情节对角色发展的意义。

所以,讲解电影彩蛋的视频就出现了。当然,我不否认这些视频存在的必要,像头号玩家,彩蛋实在多得我看不过来,只能去看视频找彩蛋。但问题是,你就算看了视频知道彩蛋了,你会被电影里的彩蛋娱乐到吗?彩蛋本身,就是由玩家自己发现,从而引发出感同身受或怀念或自嘲的感觉。头次看到死侍的星际梗时,我完全不了解,后来看视频了解星际梗后,再次二刷死侍,有被娱乐到吗?没有,我只不过是知道有这个彩蛋的存在。不像听到死侍2里他说“im batman”的时候,我笑得像个发疯的婆娘(烟。

电影迷的娱乐和观众的娱乐,是需要一个度去把握的。电影宇宙里的作品需要有联系的,同时个别又必须是完整的,独立的电影。能同时做到这点不容易,复联4其实更偏于为有一定了解MCU电影的粉丝服务 这是毋庸置疑的(反正我很多路人朋友觉得复联4非常普通,就普通的爆米花片)。所以问题来了,作为应该客观,公正的影评,它在这些爆米花电影里占据了怎样的地位。

关于影评

越出名的电影,影评的观看量就越高,或者说,越多人看过的电影,影评的观看量就越高。

两者是有差距的,前者的例子有奥斯卡最佳影片,国际影展最佳作品等,后者则是普通的爆米花电影。大家想看的影评,是“我看过之后,别人评价的”,而不是“在我看之前,专业人士评价的”。

很多著名的杂志影评多擅长于精简的短语表达对电影的感想,这些影评只有短短一两句“精彩,剧情创新,但演员表演生硬”或“庸俗,只为特效服务的爆炸片”。这些评价简单易懂,不解释剧情,不求和观众产生共鸣,直接且尖锐。也有另一种专业影评,是针对电影中展现的文化与内涵所写的,类似梁文道的江湖香港。而如今的影评却逐渐让我有一种,随大流的感觉?

豆瓣上的短评是不包含在内的,我说的是那种应该属于专业,甚至用视频作为媒介的网络影评人。他们对于爆米花电影的评价总带给我一种巴纳姆效应的既视感,还有随大流的感觉。有些影评人还是挺敢说的,比如蛋蛋秀,但更多的影评人给我的感觉是——没有风格,他们对爆米花电影的描述可能是这样的:

超越前部的佳作,再一次XX呈现给我们一个满意的成绩单,是一家老少都适合观看的电影。强烈鼓点的配乐和色彩鲜艳的画面相辅相成,具有高度娱乐性。可惜商业化的剧本和可预测的套路缺乏惊喜感,对于细节印象的处理不够深刻。



以上影评,请套用进任何一部商业电影。除了那些已经确定糊爆的电影,比如变形金刚5。

(噢对了,世界电影杂志的影评就是这种模式,微笑)

这就是大多数影评给我的印象,他们没有特点,没有偏好,他们的意见对于未观看电影的人来说不具有任何建设性,而对于看过电影的人来说,只有空虚的共鸣。

影评难写吗?好的影评的确难写,而且一定会树敌无数。毕竟艺术是私人的,每人不同的偏好,一千个人眼中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专业化的影评更加难以生存,因为他们的东西是私人的,是关乎他们对电影中的结构,背景与设计等看法。有些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有些需要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而我十分确定,大多数的观众是不愿意去了解的。

(拜托,如果我写一个关于漫威在商业性的成功,用宣传理论,美术设计和人文因素来解析,点击率估计暴死,虽然很多人会被漫威这个两个字骗进来但最后还是三分钟右上角叉叉

追根究底,我只想说一句,作品评论也是一种文学,很难写的啊,麻烦各位江东父老给予关注。

我看那些油管主和阿婆主快饿死了。

关于解说

似乎从谷阿莫开始,电影解说逐渐成为一股风潮。

周围很多人,对电影如数家珍,跟他提啥他都能说出一点东西。原来你看过那么多电影吗,不,其实是看了很多视频解说。

我不否认视频解说的贡献,相反的,有些视频解说相当有水准,甚至可以是变相的影评,或者说,他们更像影评。

举个例子,bilibili上有两个阿婆主,分别是哇萨比抓马和K猫,都讲了同一部电影“过春天”,前者注重说母女之间的关系,一个没有长大的母亲,一个想要自由的少女,后者则有些不同,K猫讲述的是无所适从,孤独,迷茫的青春。两者的剪辑风格,演说风格,关注点都不同,他们不单单是说故事,他们是在“解”故事,看他们的解说,就是在看场电影。

当然,我个人依旧提倡自己看电影本身会更好,电影带给我的感受是语言无法描述,感情也无法复制,这些解说像是用别人的视角去看电影,终究不是自己的。

顺便说一句张一碗儿和电影最top也是我很私心推的up主



干,这要这年头有点判断力和个人特色的我都OK啦(自暴自弃

评论(1)

热度(15)